• <tr id="66666"></tr>
  • <tr id="66666"><input id="66666"></input></tr>
  • <legend id="66666"></legend>
  • <center id="66666"></center>
  • <tr id="66666"></tr>
  • <tr id="66666"></tr>

    您好,欢迎来到甘肃农民网!

    麦积区三岔镇:特色产业齐发力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23-12-18 16:36:02 来源:甘肃农民网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白梨 胡旭东 刘美莉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今年以来,麦积区三岔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镇村实际情况,立足新发展阶段,通过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真正把特色产业变为富民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GetAttachment.jpg

    图一,花椒产业让群众“麻”上致富

    GetAttachment (1).jpg

    图二,小木耳大产业   (资料图)

    走进三岔镇,连片的花椒园延绵不绝,提起花椒,大伙儿都有说不完的话?!凹依镏至?8亩花椒,别看它个头小,价值却不小,一年下来能挣不少钱,妥妥的致富果、幸福果?!比碚蛲跎酱褰放┱跃妓档?。目前,花椒产业收入在三岔镇村民家庭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全镇花椒栽植面积达19000亩,花椒挂果面积已达15070亩,年总产值10549万元,成为覆盖面积广,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村民务工、致富增收贡献大的主导性产业。小花椒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也映红了乡村振兴路。

    冬日的三岔镇佘家门村少了几分山花烂漫,多了一些静谧安然。在佘家门村的碧峪沟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百余蜂箱的蜜蜂呈冬眠状态,没了夏日热闹的“嗡嗡”声,四下安静。近年来,碧峪沟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利用当地富饶的蜜源资源,坚持公司、基地带动方圆几十公里蜂农专业合作社共同发展农副产品的模式,将蜜源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协同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协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发展订单蜂业,引导产销对接。截至目前,合作社有蜂群300余群,年产蜂蜜约1.5吨,通过蜂产品销售创收的同时,带动了本村及周边57户267人实现增收。佘家门村中蜂养殖产业发展只是三岔镇发展专业化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镇已注册“碧峪沟”商标和“麦积山”花蜜地理标志,建成标准化养殖圈舍21个,建成虹鳟鱼养殖基地1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既要立足特色资源,又要找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三岔镇地处秦岭山脉北麓林缘区,渭河河谷地带,非常适宜黑木耳的种植。在三岔镇小坪村秦岭沟的麦积区盛坪昌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黑木耳种植基地,35栋钢架大棚里摆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菌棒。据了解,麦积区盛坪昌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小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占地25亩,预计年产优质黑木耳3吨,可增加村集体收益3万元。同时,合作社带动小坪村周边27户农户参与木耳种植,增强了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

    下一步,三岔镇将进一步立足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结构制宜,打造农产品特色产区,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把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带动群众实现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程晓晶
    • 甘肃农民报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授权
    •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2806153
    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