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张小兵 文/图
三月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走进素有“药材之乡”美誉的华亭市马峡镇,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药材的清香。
在关山东麓林缘畔,晨雾中,华亭市马峡镇寺沟村药农龚进贤正忙着采挖独活和大黄药苗为今年的中药材种植做准备。一声声清脆的锄头破土声中,一棵棵药材苗露出“白胖”的身躯。药农动作娴熟,手法轻柔,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株药苗,仿佛在呵护着新生的希望。
“小药苗”育出“致富门”。药农刚采挖的药苗堆放在地头。
“育了5亩药苗,按照市场价估计能收入7万元?!惫ń退阕拧霸鍪照恕?。
“这几天,我在老龚的药苗地里务工,一天100元,顾家赚钱两不误?!蓖宕迕裢跤腊惨槐咄谝怀非斫豢每靡┟缡暗缴砼缘睦鹤永?,一边笑着说,“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药谁家忙就帮谁家?!?/p>
近年来,马峡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独活、大黄、川芎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镇上鼓励药农抢抓育苗新机遇充分运用遮阳、地膜、杀虫、灌溉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大力培育独活、大黄、川芎、黄芪、党参、半夏、金银花等药材20多种,还探索驯化重楼、桃儿七等市场紧俏野生品种6种,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药材“品类库”,为群众种植药材提供更多的选择,有效保障全镇及周边乡镇中药材种植需求。
药农正在田间管护药苗(资料图)。
华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传说,药王孙思邈走三山、游五岳,采药草,将药籽撒在了华亭境内的关山深处。千百年来,这些药籽在关山的沟壑梁峁扎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华亭药材种植条件优渥。地处关山东麓,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7.5℃,日照时数2240小时,平均降水量473.5毫米,无霜期142天,高寒阴湿的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生长环境,素有“千年药乡”“陇东药库”之称。
华亭药材不仅品种多样,而且药材品种优良。据近年新版明代赵时春著《平凉府志》《华亭·物产》卷记载,当时开列药名达152种之多,居平凉府10县之首,其中独活尤为出名。如今,华亭有263种野生中药材蓬勃生长,其中190种符合《中国药典》命名。经过千百年传承发展,目前,华亭年均栽植独活、大黄、川芎、当归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6万亩左右,特别是独活种植规模比较大,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从一株药苗到万亩药田,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华亭市以中药材产业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了“富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