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nóng)民網(wǎng)!
最是書香能致遠。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我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strong>正值世界讀書日,一起來看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故事↓↓
“精忠報國”
童年時,母親帶著習近平,到新華書店買《岳飛傳》小人書?;貋碇?,就給他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拔艺f,把字刺上去,多疼??!我母親說,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精忠報國’四個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xiàn)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p>
走30里路去借《浮士德》
“那個時候,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群眾,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绷暯交貞浀?,“當時的文學經(jīng)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xiàn)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
聽說一位從北京來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30里去借;讀詩詞讀得興奮了,干脆跑到院子里放聲朗誦,讀過后喜歡的詩詞大多都要背下來;讀到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他效仿主人公磨練意志,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滾打。
鄉(xiāng)親們記得:“近平炕上都是書”“有時吃飯也拿著書”,干了一天活后,晚上他還點著煤油燈看“磚頭一樣厚的書”。習近平曾回憶說,那時愛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一看就是半宿。
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有一次,習近平與友人議論起《共產(chǎn)黨宣言》的中譯本問題。談到從俄、日、德、英、法不同語言翻譯過來的中文本各有側(cè)重,對文本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時,習近平感慨道:“這么一個小薄本經(jīng)典,就有這么多名堂,可見認識真理很不容易?!?/p>
多年以后,習近平總書記仍感嘆,“如果心里覺得不踏實,就去鉆研經(jīng)典著作,《共產(chǎn)黨宣言》多看幾遍”。
1985年冬天,時任廈門副市長的習近平結(jié)識了就讀于廈門大學經(jīng)濟系的張宏樑。一見面,便同他討論起《資本論》課程的學習,分享自己的研讀體會:“讀馬克思主義原著要重視序、跋以及書頁下面和書后附錄的注釋,還有馬克思、恩格斯之間有關《資本論》的通信內(nèi)容。”“要反復讀,用心讀,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
張宏樑暗暗吃驚:“您怎么對《資本論》這么熟悉?”習近平回答,自己下鄉(xiāng)時在窯洞的煤油燈下通讀過3遍《資本論》,記了很多本筆記,還讀過幾種不同譯本,最喜歡廈大老師郭大力、王亞南的譯本。
2018年5月,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jīng)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jié)論,就會堅定不移。”
“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文藝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
2015年9月,在美國西雅圖,他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文學情緣”:
“海明威《老人與?!穼耧L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去古巴,專程去了海明威當年寫《老人與?!返臈蜻叀5诙稳ス虐?,我去了海明威經(jīng)常去的酒吧,點了海明威愛喝的朗姆酒配薄荷葉加冰塊。我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我認為,對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們需要去深入了解?!?/p>
“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專程來到孔子故里山東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拿起桌上擺放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他饒有興趣地翻看著:“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一個多月后,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他強調(diào)“要系統(tǒng)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到北大探望國學泰斗湯一介,了解大型國學叢書《儒藏》編纂情況;赴北師大看望教師時提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jīng)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在出訪途中萬米高空的專機上,與記者談論“古詩文經(jīng)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
習近平總書記以中華文明為源頭活水,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來源: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04月23日 第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