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甘肅農民網!
甘肅農民網訊(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邵瑞 文/圖)近日,為激發(fā)青少年對紅色歷史的熱愛,提升溝通表達能力。華亭市西大街社區(qū)聯(lián)合華亭市工委紀念館開設的“小小講解員”公益課堂正式開課。此次課程圍繞四大核心內容,為孩子們量身定制系統(tǒng)學習方案,助力他們一步步成長為合格的“紅色文化傳播者”。
禮儀規(guī)范培訓中,培訓老師從站姿、手勢等基礎細節(jié)入手,手把手糾正指導:標準站姿要雙腳微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或輕疊于腹前,身姿如松般挺拔;走姿需穩(wěn)健輕盈,陪同參觀者時保持恰當距離,同時以專注眼神增強互動感。培訓老師反復強調“微笑是最好的名片”這一禮儀核心。
培訓老師講解禮儀規(guī)范。
講解技巧培訓環(huán)節(jié),專業(yè)講解員分享實用經驗,如何把紅色故事講得動人,從語速把控到情感融入,手把手教孩子們用生動表達打動聽眾。老師特別提醒:聲音要洪亮清晰,可根據場地大小靈活調整音量;語速需適中,講到重點內容時適當停頓以加深印象;全程使用標準普通話,避免方言和網絡用語,用詞既要精準又要通俗;面對觀眾提問,要始終保持熱情友好,耐心回應。
革命歷史知識講解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通過鮮活的故事、珍貴的史料、老照片及實物展品,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輩的英勇無畏與堅定信念。不少孩子邊聽邊認真記錄,培訓中設置的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更讓大家在交流感悟中,進一步理解了紀念館每一件展品背后的英雄事跡與時代價值。
據了解,后續(xù)培訓還將加入實地演練、紅色文化拓展等內容。孩子們將告別純理論課堂,走進真實展廳,在沉浸式實踐中完成從“學習者”到“傳播者”的轉變。實地演練將模擬真實講解場景,讓小小講解員們在展柜與展板間完成全流程實戰(zhàn),深切感受歷史場景與講解內容的同頻共振。將社區(qū)公益課堂常態(tài)化,是西大街社區(qū)“為小服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與華亭市工委紀念館的合作,正是一次暖心實踐。未來,社區(qū)還將積極鏈接更多優(yōu)質資源,持續(xù)為孩子們提供更豐富、更貼心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