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唐亞春

自7月21日起,康縣婦聯(lián)攜手岸門口鎮(zhèn)正式啟動“成長筑夢行動”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該活動在賈家壩村、張家河村設立兩個教學點,覆蓋百名留守與困境兒童,致力于讓孩子們在關愛中學習、在陪伴中成長,度過一個“有引領、有守護、有指導、有幫扶”的健康快樂暑假。

手把手教孩子們學會溺水急救知識。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張雯 攝

為期15天的暑期課堂共開設超過120節(jié)課程,涵蓋安全守護、學業(yè)幫扶、情感關懷與素質拓展四大板塊。結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項目組精心安排了音樂、手工、公益實踐、研學等多元課程,并聯(lián)動消防員、音體美及心理教師、“愛心媽媽”和大學生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開展安全教育、急救演練、美育啟蒙、心理輔導、勞動實踐等主題課堂。大學生志愿者不僅輔導作業(yè)、啟發(fā)思考,還通過教唱防溺水歌、現(xiàn)場模擬急救、講解交通與飲食安全知識等方式,讓孩子們在互動中提升自我保護能力。

“我們村留守兒童最多,一到暑假就發(fā)愁。孩子不學習、玩手機都是小事,最怕他們到處亂跑,安全成大問題?!睆埣液哟妩h支部書記梁廣坦言。

針對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與行為問題,省婦聯(lián)家庭教育專家馬蘭玲老師在親子課堂上,運用兒童心理學知識,通過視頻案例和現(xiàn)場互動,以傾聽、共情與積極回應等溝通技巧,有效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打開他們封閉的內心。同時,她還為全縣50余名“愛心媽媽”開展賦能培訓,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與溝通能力,為兒童心理健康護航貢獻“她”力量。

康縣隴南根據(jù)地紀念館參觀。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李婷 攝

為期兩天的研學之旅內容豐富多彩:青龍山云道徒步,揮灑汗水也收獲快樂;農耕文明基地中,傳統(tǒng)農具與沉浸體驗讓孩子們感受勞動智慧;悠樂森林營地里,古法造紙、植物拓印、非遺漆扇和菜園種植激發(fā)創(chuàng)造與耐心;康縣隴南根據(jù)地紀念館中,長征專題展讓一張張小臉變得莊重;科技館里的奧秘探索,則點亮了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從消防演練到城市書房,從運動健康到文化傳承,這一系列融合實踐、藝術與社會教育的活動,真正拓展了孩子們的視野,培養(yǎng)了綜合素質與社會責任感。

責任編輯:楊萬明